昨日,在梅州市扶助特困學生上大學活動助學金發(fā)放儀式上,薪火文化公益基金會執(zhí)行理事長、小玫瑰計劃發(fā)起人鄭羅茜代表薪火文化公益基金會捐贈300萬元助學金。在梅期間,鄭羅茜來到梅州日報社新媒體演播中心接受了梅州日報記者專訪,暢談對公益的理解、為何把公益項目落戶梅州和“小玫瑰計劃”如何落地。
記者(以下簡稱“記”):請您談談對公益的理解?
鄭羅茜(以下簡稱“鄭”):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如果同學有困難,老師就會讓大家捐款,一起來幫忙。那是我對公益最初的理解,也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直到汶川5·12大地震的公益募捐,在我心目中是一個比較大型的公益活動。
后來到國際公益學院上課,我才真正發(fā)現(xiàn),公益和慈善其實是不大一樣的。在進行了專業(yè)學習以后,我才懂得公益其實是非常專業(yè)的。公益應該就是公共的利益、大家的利益,跟慈善的捐贈和救助有點不大一樣。特別是參觀了英國多家“社會企業(yè)”,我覺得“社會企業(yè)”運用商業(yè)手段,賺取利潤用于貢獻社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我特別希望中國也能出現(xiàn)“社會企業(yè)”,讓它有一個可循環(huán)的盈利模式,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記:什么是“小玫瑰計劃”?
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母親會影響三代人”。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女孩子的成長不僅對一個家庭,而且對整個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2014年,我捐助了第一批“小玫瑰”。在捐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她們除了上學的需求之外,個人技能、價值觀等方面也需要引領和培養(yǎng)。所以,除了學費的資助以外,我們也開展一些賦能的培訓。
“小玫瑰計劃”聚焦廣東梅州、福建長汀兩地高中和大學階段的在讀貧困女生,旨在通過教育資金上的資助和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關注及賦能培訓,讓受助者順利完成高中和大學階段的教育,以一個健康獨立的人格步入社會,并向社會呼吁女性獨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而“小玫瑰夢想營”則是“小玫瑰計劃”的實現(xiàn)方式之一。
前幾天,梅州今年受助的部分女生參加了“小玫瑰夢想營”,剛結束了賦能培訓。我看到她們臉上溫暖的表情、滿足的眼神,發(fā)現(xiàn)她們在這幾天的活動中成長不少。夢想營的目的也就是想讓她們認識自己,更加愛自己、愛別人。
記:“小玫瑰計劃”選擇在梅州落地有什么緣由嗎?
鄭:梅州是一個崇文重教的地方,有很多將軍、學者從這里走出圍龍。我希望更多梅州學子能夠上大學,成長成才,我們這個項目就是為他們圓夢的。
公益項目落戶梅州,結緣于之前薪火文化公益基金會和團市委等單位共同成立梅州青年薪火公益平臺,這主要是針對梅州青少年的助學成才。從2016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捐助300多名梅州學子圓夢大學,以后會堅持下去。這個項目也包括了青少年的大病災害救助、產(chǎn)業(yè)工人圓夢計劃和希望鄉(xiāng)村教師計劃以及“薪火芊芊”高中生營養(yǎng)餐項目。
記:“小玫瑰計劃”將如何落地實施?
鄭:我們計劃每年的暑假和寒假,都在梅州舉辦線下活動。像這次我們在“小玫瑰夢想營”開設了語言培訓和禮儀方面的課程,下一次我們還會開展諸如法律知識等女孩子成長所需賦能的培訓。同時,每個月我們也會開展線上線下活動,讓女孩子與老師在線或現(xiàn)場交流。我們還在“小玫瑰計劃”公眾號上開設了個“樹洞”欄目,針對青春期女孩子的傾訴需求,她們可以到“樹洞”里跟我們專業(yè)的心理老師交流。
在采訪最后,鄭羅茜通過梅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的鏡頭寄語梅州青年,希望青年學子能夠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勇敢、堅持、獨立,為遇見更好的自己,加油! (記者嚴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