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后,參加者們從大埔縣三河壩戰(zhàn)役紀念園出發(fā)前往青溪。
啟動儀式后,參加者們從大埔縣三河壩戰(zhàn)役紀念園出發(fā)前往青溪。
昨日,千名徒步愛好者和部隊官兵從大埔交通中站(青溪村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園)出發(fā),徒步10公里抵達多寶坑小站(虎市村多寶坑鄒日祥故居)。在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軍民團結(jié)互助的美好情誼,同時讓更多參與者了解了紅色文化,對長征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
軍民同行,從青溪中站出發(fā)徒步行進10公里。
送水送食軍民情深
出發(fā)時,部隊官兵是第一方陣。邊檢部隊在部隊黨政班子成員的帶領(lǐng)下,只用2小時就走完了全程,其中還有5位是女兵。在部隊豪邁軍歌的感染下,緊隨其后的參與者也充滿了力量,冒著烈日行進,步伐不見減弱。
沿途不時能見到由村民組成的鑼鼓隊為“大部隊”打氣;還有來自市戶外運動協(xié)會、梅州藍天救援隊、大埔祥云戶外、“梅珍”礦泉水等組織的100多 名義工,分布在起點、4.8公里處、終點等補給點,為大家提供指引、醫(yī)療等后勤保障?!拔覀冊缟?點鐘就出發(fā)了,提前到場準備?!痹谠罍Y補給點的一名義工 說。
走到終點,村民已經(jīng)備好了6桶自家煲的涼茶、新鮮水果給大家解暑解渴。青溪村村民余家紅了解到活動路線經(jīng)過自家門口,特地買來30箱解暑飲品免費派送給活動參與者。來自惠州的活動參與者陳彥祺說:“一路下來,感覺梅州人民真熱情!”
走得很累感觸良多
下午1點過后,大家陸續(xù)抵達終點。堅持走完全程的參與者紛紛表示,雖然有點累,但抵達終點時的滿足抵消了行走的辛苦,也對長征精神有了切身的感 受?!?0后甚至80后,都是從書本上了解的紅色文化、長征精神,沒有實際感受。自己走下來比書本中的描述更有切身體會?!奔螒獙W院數(shù)學專業(yè)大三學生陳麗 婷說,我們現(xiàn)在走平路都累,以前要克服困難只會更艱辛,“萬水千山只等閑”的無畏精神讓人震撼。
沿途覽汀江兩岸疊翠,游永豐客棧、余氏祠堂,聽泉水潺潺,一路美景,10公里對于“驢友”來說是“小菜一碟”。他們除了追憶紅色文化,更享受發(fā) 現(xiàn)未知風景以及在途中交友的快樂?!绑H友”羅偉蓮說,她沒有走過這條路,沿途的紅色景點都好看,而且徒步最快樂的是能認識新朋友,大家結(jié)伴同行談天說地, 感覺終點很快就到了。
參加徒步活動的市民“全副武裝”向終點進發(fā),一路歡聲笑語。
徒步愛好者在三河壩留影。
抵達終點多寶坑站,軍民在展板上簽名 。
三河壩戰(zhàn)役紀念園,參加活動的部隊官兵向紀念碑獻花。
從媒體策劃到聯(lián)動效應
歷時5個月的策劃籌備,多部門協(xié)作周密安排,讓梅州市軍民“重走紅色交通線”大埔徒步走活動昨日在大埔縣青溪鎮(zhèn)完美落幕。此次軍民徒步活動實現(xiàn)了媒體、政府、部隊的合作聯(lián)動,促成了軍民共同緬懷紅色歷史、弘揚長征精神,豐富了梅州市作為“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的內(nèi)涵。
活動起源于今年4月。正值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全國紛紛開展系列紀念活動。梅州全域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認定為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屬于中央蘇 區(qū)范圍,是不折不扣的“紅色土地”?!凹t色土地上,以什么方式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梅州日報社作為市委機關(guān)報,一直不遺余力地肩負著傳播正能量、 唱響主旋律的使命。我們想到大埔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對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萌發(fā)了組織此次‘紅色行動’的計劃,以此傳承紅色歷史、弘揚長征精神,體現(xiàn)媒體責 任擔當?!泵分萑請笊缈偩庉孅S山松說。
此次活動得到市雙擁辦、梅州軍分區(qū)政治部、大埔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基本敲定了活動方案。為營造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濃 厚氛圍,本報還組織全媒體記者團隊沿著當年路線深入挖掘史料、尋訪史跡和歷史見證人,對紅色交通線和大埔紅色旅游進行圖文聲像的全媒體報播。
大埔縣委縣政府作為活動承辦方,對整個活動作了周密的組織和細致的安排。大埔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紅梅說:“此次活動是推動我縣紅色旅游振興發(fā) 展的一個契機,是宣傳推介大埔的一個很好的平臺,更是梅州軍民聯(lián)絡互動、促進魚水情誼的一件好事。”該縣專門成立了活動籌辦組委會,下設(shè)辦公室、媒體宣傳 組、后勤保障組、應急安保組等七個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不斷優(yōu)化方案,確保萬無一失。
此次徒步線路從交通中站到多寶坑小站,路程約10公里。80多年前,一批批黨中央領(lǐng)導和黨、政、軍負責同志以及蘇區(qū)急需物資,就是經(jīng)過這條線路 到達多寶坑,進入福建永定,最終進入江西瑞金。“我們經(jīng)過7次探路、3次調(diào)整線路,最后定下這條從交通中站到多寶坑的徒步線路?!泵分菔袘敉膺\動協(xié)會負責 人夏明東說。據(jù)介紹,該協(xié)會安排專門人員,熟悉昔日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歷史故事、線路走向等內(nèi)容,先后7次到青溪鎮(zhèn)探路,充分評估道路安全、應急、醫(yī)療救護 等情況,并組織資深的徒步愛好者進行了多次試走,3次調(diào)整了徒步線路。“最后定的徒步路線,和80多年前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完全重疊,我們此次徒步是真正意 義的重走。”夏明東說。
《梅州日報》對活動進行了直播,不少參加者在現(xiàn)場掃碼安裝“掌上梅州”APP,關(guān)注活動。
頂著烈日,沿汀江東岸113鄉(xiāng)道步行。
“這就是血濃于水的軍民情”
“重走紅色交通線”大型徒步活動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唱著鏗鏘有力的軍歌,身著海藍色制服——他們是從千里之外的海南特地趕來參加活動的海軍梅州艦官兵。
“對梅州艦全體官兵來說,梅州就是第二故鄉(xiāng)。能夠代表艦上全體官兵來梅州蘇區(qū)參加重走紅色交通線的徒步活動,我們一行6人感到無比的光榮?!泵?州艦政委冉芝龍說。據(jù)介紹,在接到梅州市雙擁辦的活動邀約后,部隊首長高度重視,指派他們6人代表全艦官兵從海南來梅參加此次活動。
“走完全程后,我們收獲很多。以往我們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多是通過影視作品和書籍資料,但這次我們通過自己的雙腳親身走過了這條意義非凡 的紅色交通線,不僅讓我們對革命先烈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也讓我們意識到這條依靠鮮血和生命維系的摧不垮、打不掉 的交通線在當時對于我黨我軍的珍貴價值?!比街堈f。
行進途中,熱心村民不時為官兵們送上涼茶、紅薯、芋頭等食品,并義務擔當“講解員”,為官兵們講述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條交通線上的革命往事?!懊分?艦”副政委李固軍告訴記者:“一路上,群眾遞給我們涼茶、紅薯、芋頭等食物,讓我們很感動。他們講述的革命歷史和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讓我們感到無比向往 和崇敬。我想,這就是血濃于水的軍民情,這種感情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廣大官兵,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人民子弟兵的職責和使命,更好地 服務于我們的國防事業(yè)?!彼硎?,回到部隊后,他們將向全艦官兵介紹此次參加“重走紅色交通線”徒步活動的收獲和心得,用革命先烈不怕吃苦、不怕犧牲、艱 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鼓舞全艦官兵,更好地守護海上國土、服務國防事業(yè)。
紅薯涼茶迎親人
活動中,沿途不少村莊的村民在路邊擺出涼茶、礦泉水和紅薯、芋頭等食品,迎接遠道而來的部隊官兵和市民們(如上圖)。這場景,仿佛把時光又拉回到了80多年前,讓大家深切感受到當年村民們對革命的熱忱。
隊伍途經(jīng)沙崗村、里鋪村時,村民們自發(fā)在路旁插上了彩旗,在大路旁掛起了介紹史料的橫幅,并支起了桌椅,擺上多種與紅色交通線、交通員有關(guān)的宣傳資料和礦泉水,方便在烈日中行走的軍民休息、了解紅色故事。
在本次活動的終點多寶坑,熱情的鄉(xiāng)親們擺出了一簍簍煮熟的紅薯、芋頭和自家制作的涼茶等食品,供軍民食用?!拔覀儨蕚淞?0斤紅薯和30斤芋頭?!倍鄬毚宕迕顸S伯說。他表示,大家專門用步行的方式紀念革命先烈,他們也用老一輩村民的方式,迎接大家的到來。
佩戴黨徽走全程
昨日,有6位來自市水利水電行業(yè)協(xié)會黨支部的黨員參加徒步活動。他們佩戴著黨徽走完全程,以此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紀念。
該黨支部黨員李國財表示,他們通過《梅州日報》了解到本次活動后,便立刻報了名?!白咄耆谈杏X雖然比較累,但我們卻收獲很多。通過本次徒步活 動,我們切身體會到了革命先烈開創(chuàng)革命事業(yè)的不易和艱辛,更加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認為,紅色交通線上的革命精神,值得各行各業(yè)的人去學習、去踐 行?!崩顕斦f。
立體傳播 反響熱烈
昨日的“重走紅色交通線”大型軍民徒步活動,本報通過微博、微信、網(wǎng)絡視頻和手機新聞客戶端等傳播平臺,采用全媒體報道方式對活動進行了“全景”展現(xiàn),受到了參與活動的干部群眾、部隊官兵和廣大網(wǎng)友、讀者的一致好評。
為了向廣大讀者和網(wǎng)民全景展現(xiàn)本次活動的盛況,本報通過報紙、微博、微信、網(wǎng)絡視頻和手機新聞客戶端等平臺,進行了全媒體報道,線上、線下有機 結(jié)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采訪報道過程中,本報還啟用了無人機和手持云平臺等拍攝采集設(shè)備,全方位、多角度采集圖片、視頻等內(nèi)容,推送了一期數(shù)字版“號 外”,讓未能到現(xiàn)場的讀者和網(wǎng)友們能通過移動終端共同“體驗”本次活動,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輝印記。
據(jù)統(tǒng)計,本報各新媒體平臺有關(guān)此次活動的推送內(nèi)容,在昨天共收獲了超過10萬人次的閱讀量。
活動吸引了1000多名來自全市各地的徒步愛好者、干部群眾和部隊官兵參加。家住梅縣區(qū)的郭春生先生特意帶上15歲的兒子一同前來。他告訴記 者,看到《梅州日報》的宣傳后,他第一時間便報了名?!白咄耆谈杏X還是挺累的,但是想到革命先烈當年在這條道路上的付出和犧牲,這種累就變得很有意義 了。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緬懷革命先烈,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一次有益的體驗?!?/span>
駐梅96169部隊女兵楊熙表示,參與活動讓她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她說:“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每一位部隊官兵都應銘記、學習。祖 國的發(fā)展今非昔比,部隊的生活條件和武器裝備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但我們必須牢記,這些都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認為,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堅持不 懈的革命精神是廣大部隊官兵學習的典范,將指導廣大官兵更好地服務國防建設(shè)事業(yè)?!?/span>
策劃:張德祥黃山松
協(xié)調(diào):張柏明鐘偉光
文字:羅娟娟黃 焱劉 野
圖片:鐘小豐連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