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區(qū)松口古鎮(zhèn)是南洋古道第一站,是客家人背井離鄉(xiāng)、遠涉重洋的必經之地。
千年古鎮(zhèn)松口鎮(zhèn)(連志城 攝)
而松江河畔高聳挺拔的元魁塔,在客家人心中被賦予了另一個具有濃濃鄉(xiāng)愁意味的名字——望鄉(xiāng)塔。
松口元魁塔(連志城 攝)
元魁塔塔高41米,塔門坐東南朝西北,為八角形平面布局的仿樓閣式九層磚石塔,塔底層以方塊花崗石作基礎,其余各層為青磚砌筑,二至八層均有兩兩對開的四個瞭望口,隔層對應,錯落有致。
元魁塔內部景觀(連志城 攝)
塔底正門門額署“元魁塔”有李士淳撰寫的對聯:“瀾向閣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萬年騰奎璧之光?!彼伦筮呌形牟w為當年李士淳藏書授課之所。
(文廣旅供圖)
廣場新貌映清流 鑒于全世界客家人的影響力,也為紀念19、20世紀離開中國前往印度洋群島的中國人為當地發(fā)展作出的杰出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梅州作為客家人移居海外的原鄉(xiāng),選址在梅州市梅縣區(qū)松口鎮(zhèn)建設移民紀念碑,這一移民紀念項目落戶中國移民紀念廣場。
這里被作為“印度洋之路”項目的收尾工程,也是“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
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新梅互聯 攝) 紀念廣場中央的紀念碑以“開拓進取、心系家園”為理念、以海外華人“跋山涉水、遠渡重洋”為切入點,重點突出松口是客家人“揚帆出海,開拓進取”的始發(fā)地,同時也是客家華僑們的回歸地,充滿濃厚的鄉(xiāng)情與親情。 紀念碑取名“家園”,意在以最質樸的字眼喚起客籍僑胞們內心深處的鄉(xiāng)情,用“家園”一詞中所蘊含的歸屬感引發(fā)客籍僑胞們的情感共鳴。
中國移民紀念廣場(劉佩潔 攝)